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

一入書室深似海

下午踏進書室,又沉迷在書海中。Sarah幾次提我是時候離開,我拖下拖下,十多分鐘後才踏出門外。

很多書想買,無錢。

各位有心人,若打算送小弟浸禮禮物而又想皆大歡喜,請告之。

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

阿叔,永遠懷念您!

早陣子跟朋友提到,繼伍冕榮後,下一個離世的著名足球評述員很可能就是阿叔林尚義。估不到前幾天他真的撒手塵寰。

阿叔之所以叫人懷念,絕對是由於他那獨到、準確卻又帶點幽默的評述風格。我想,我們對他的懷念也只會隨年月而增加,而非被沖淡。

坦白說,先不提現在評述員的水準問題,有個人風格的,少得可憐。個個「西裝骨骨」,予人專業形象,但很多球迷其實渴望一個有特色的「講波佬」。我們不想只有一個個發聲機器,照稿讀、一味說資訊、無臨場反應、無「人味」的評述員。

或許,還是一個組合叫人難忘。我印象最深的,是無綫的「講波鐵三角」——林尚義、蔡育瑜、鍾志光。他們的評述各有優點和缺點,但正因他們風格不同,才能互補不足,產生化學反應——阿叔評述夠準亦帶點幽默;「大哥瑜」聲線柔和且夠中肯;「光仔」準備功夫做足,球賽資訊豐富。多少個晚上,即使球賽如何悶蛋,聽他們三個講波,也有點「安慰」;他們擦出的火花,親切。在一些冷冷的晚上,聽他們的聲音,我甚至感到絲絲温暖。

但這組合,沒有了。

將會有一個更美妙的組合嗎?我想,很難。評述員,當然是一個問題,但我們身處的大環境也是個關鍵。從前觀賞球賽,是看兩大免費台(甚至只有大婆台),現在直播球賽的,卻多是幾間收費電視台。說得上是「收費」,就不是人人會付錢去看。「講波鐵三角」叫人回味,某程度上是因他們的評述是「免費」的,他們能深入民心。早前子跟同事提起黃興桂,有同事表示只知有個「講波佬」常常講廢話,但那「講波佬」叫什麼名字呢,不知道。當然,這也跟香港足球評述員培訓、科技發展等等社會問題有關。但不能否認,當沒有了主流的直播球賽媒體,或被邊緣化了,即使該組合如何美妙,又有多少人能欣賞呢?

阿叔,越想到這裏,就越叫人懷念你。

「射十二碼唔助跑,只踏一步去射,肯定死!」——阿叔,我踢波時親身試過,所以我永遠懷念你那準確的判斷。

「卡路士 (當時剛推過了半場),射啦,射啦!」——阿叔,我永遠懷念你那帶點幽默的熱情。

「我專業同尊重觀眾先著西裝講波,唔通畫花塊面又好專業呀?」——阿叔,我永遠懷念你專業又不失個人風格的講波態度。

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

我快將受浸了!

我快將受浸了。

別人聽到我這樣說,通常有兩個反應:一、「你還未洗的嗎?」二、「你不是對現在的教會有很多意見嗎?」

以上兩個反應都跟我返的教會有關。沒錯,踏上基督徒的路已超過十年,信仰方面,我已經弄得清楚。但一路成長,看的事情多了,一路就對教會有很多意見。心,似乎一直未能投入教會中。然而,當繼續走這條信仰的路,卻又愈發覺什麼是教會。

我看Philip Yancey的《何必上教會》(Church: Why Bother?),就愈明白教會的不完全。說真的,既然教會是由一班罪人所組成,我們哪一個又是完全的呢?早陣子碰到一位舊朋友,我跟他談到教會的生活,慢慢地,就說到受洗的話題。

「我想過轉教會,也不知應否受洗……」我說。

「這個問題……我想,只要你再問問自己,是否愛這間教會就行了。」

我在這教會中長大,一定感情已植根在那裏。當再想起奧古斯丁說過愛是教會的主要記號,我明白,自己跟教會不再是一種「合則來,不合則去」的關係。愛,往往卻是將一班身心靈充滿缺陷的人拉在一起。而當我們這許多的不同走在一起,就會發現自己的渺小,別人的可愛。那一刻,正正能明白恩典的可貴。或許,上帝正要我們在這樣一個不完全、充滿缺陷的羣體中學習謙卑、明白什麼是恩典、理解愛的真諦。

但話說回來,聖經哪裏說過受洗是加入教會的呢?今天我弄清信仰,哪一個可阻止我去受洗?我仍會向教會表達不滿。前陣子我訪問陶傑。有人喜歡他,當然也有極多人不喜歡他。對此,我沒什麼立場。但訪問過程中,他的一句話令我留下深刻印象:「批評,是否代表我不愛被批評的對象?」John Stott從前在聖公會不斷被人批評。但,他沒有離開;他努力調和各方;他明白自己秉持的信仰是什麼。他,清楚上帝要他做什麼。

上主,我們都只是蒙恩的罪人。但求我們能聽清楚祢的聲音,讓世人從教會看得見祢的愛與恩典。阿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