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

幸運‧不幸;恩典‧分享


下一期做有關精神病的專題。聽了多位精神病患者的故事,有一個強烈的感覺:他們有他們的光境,不過是不幸;倒過來,我們沒有他們的遭遇,不過是幸運。

但或許,在我的基督信仰理解中,這不是叫「幸運」,而是叫「恩典」,是上主給予的禮物。

然而,這份恩典的醒覺和感覺,不止於珍惜眼前與當下的感恩讚歎,而是激發我進一步問:我可為他們做什麼?既然我的生命只不過是一份禮物,我又可有什麼理由,不去顧念沒有這份禮物的他人?

恩典,是需要分享的;這是我對基督信仰的理解,也是我繼續委身基督信仰的原因。

禮儀崇拜的體會


(2013.07.07)

講道是不少基督新教宗派崇拜中的「主菜」。於是,我們總覺得劣質的講道,容易ruins了整個崇拜;我們也傾向把講道設定為對崇拜的整體印象;講員講得怎樣怎樣,常成為我們崇拜後的話題吧?

我不是在為劣質的講道者說話;事實上,我相信劣質的講道,叫會眾、叫上主也感到氣餒,但這陣子,多了接觸禮儀崇拜,對它當中的禮儀環節多了一點體會;開始覺得,對上主的崇拜和讚美,也實在不值得糾纏於一些令人納悶的事情上吧?

新教還是有宗派採用禮儀崇拜的。是人大了,還是對信仰的體會去了另一個階段?開始體會到禮儀崇拜中不同儀式、環節的可貴;可貴之處,是一種進入神聖的體會:

「宗教活動就是一道門檻分隔神聖與凡俗的界線,但也是過渡這兩個空間的通道。藉着祈禱、唱詩、讀經等等,人就進入神聖時空。在這段時空,生命被檢視、被挑戰和被聖化。因為神聖時空使宗教人獲得定點,進而在同質的混沌中獲得定向,建構這個世界,並以真實意識來生活……

在強調宗教倫理時,我們不可漠視非宗教傳統的利他思想。因為非宗教傳統的利他思想不是要取代宗教傳統的利他思想,而是挑戰宗教傳統的利他思想不致陷入不人性的實踐中…

就着宗教人的自省,蓋比(Don Cupitt)說得好:『縱使真的宗教不可能再從對所相信的客觀對象界定而來,但一個真正的宗教人與迷信者在品格上仍有不同。一個真正宗教人的特徵是他心靈的純潔或意志的整全、一份有質素的生命委身、一份使命感和看生命如朝聖之旅……這是真宗教,其他的只是迷信』」龔立人,《糾纏的靈性》p.41

屬靈與屬世,無須截然劃分;由神聖返回世俗後,求上主賜予勇氣和智慧,展現出在神聖中的體會、活現出上主的國度

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?


(2013.06.28)

最新一期《Breakazine!》,將於7‧1遊行時
跟大家見面!我們將在遊行路線中、軒尼詩官立小學附近設站,參與並見證公民的訴求。

製作今期,百感交集。在趕出版、忙碌一輪後,休息並靜下來整理出當中的感受,是辛苦、感恩又激動。

辛苦,是因編輯阿姍剛離職了;書誌是一個團隊的製成品,隊工中少了一員,我們各人就得多走幾步、互相補位。

另一辛苦原因,源自今期的訪問形式:找兩位或以上的受訪者對談,是書誌過往未曾試過的。寫這種訪問,難度很高。編輯們只能盡力寫好負責的訪問稿。

原本,採用對談形式訪問時,另一叫人辛苦的地方是相約受訪者;要配合各方時間,殊不容易。但這原應有的難處,卻成為今期值得感恩的地方——各受訪者都樂意接受我們的訪問,也不嫌麻煩地、願意更改時間,遷就各方。

今期的專題是有關公民和公民社會。大概,處身今天的香港,受訪者跟我們一樣,覺得公眾對這題目的探討,已逼在眉睫;我們再沒有閉口不言、自顧自、停留在各自安舒地帶的本錢——

「不能不伸張的公義」:職工盟何偉航、碼頭工人賢哥、學聯的何潔泓說,不要以為我們不是工人,工人的痛苦就與我們無關;在一個公民社會裏,我們是命運共同體。

「不能失落的媒體天職」:我們這些走進傳媒行業的,總有或多或少的使命感。多謝吳志森,森哥,和「主場新聞」的蔡東豪,告訴了我們媒體在公民社會的角色。

「逼不得已的議會抗爭」:陳家洛和慢必雖是議會新丁,但正因他們之前處身在議會外的世界,更親身體會香港近幾年的公民意識是如何冒起的;進到議會後,就明白要做點事情,以令議會功能重回正軌,反映公民聲音。

「公民不能抗的命」:葉寶琳經常參與近幾年的社會運動;今天,學者戴耀廷也走出來搞「和平佔中」,為什麼?是什麼推動他們行動?兩人如何談論今次運動?

同時,我們找來另一「和平佔中」召集人、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健民教授,談談公民身分、公民社會究竟是什麼。

一次編輯會議中,我說,這陣子我真有一種感覺,就是我們處身在一個奇妙的時刻;意思是,好像處身在翻開香港歷史新一頁的過程裏。那感覺,不像97前「大限將至」的惶恐或不知所措,也不是03年的躁動不安,而是一種和平、期盼、創造、美好的感覺。

「佔中運動」的重點,不是要怎樣的運動「策略」,而是要令所有人「覺醒」。我們編輯常說,今天,我們只在意爭取民主和普選嗎?民主和普選重要,我們不會否定;但這些可以成為當權者的技倆和手段。沒有一個穩固基礎的民主制度,是一個被扭曲的統治工具;這樣的社會,是一個脆弱、蒼白、虛有其表的烏托邦,環顧世界,我們看到不少例子。我們不會天真地認為理想國或天堂可完全地實現人間,但我們明白,此時此刻,香港要繼續向前行,腳踏的基礎必然要是人心、公民意識的覺醒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愈走愈光明。

編輯Peter在封底文這樣寫道:「這一年,將決定香港的前途、你與我的命運、下一代的生活。今天,這城市需要的只有一樣,就是每一位公民向前踏出的一步。」我想起了《孤星淚》中,"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?"的一段歌詞:

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?
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?
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
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!
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
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
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
When tomorrow comes!

你聽到人們的呼喊嗎?你的心有否激動?你會否願意向前踏出一步、迎接一個新的未來?

願每一位香港人,親自把7月1日變成香港歷史上重要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