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

歷史掌權者

沒太多親戚,這幾天不多去拜年。在家裏,就看看書。

自己一直希望培養更強的歷史感,這陣子,也就翻閱不同範疇的歷史,什麼人類傳播史呀、香港本土史呀,都似懂非懂地硬啃。

我一直希望對歷史神學有更深入的了解,於是,拿起了Alister McGrath的《歷史神學》

一路讀,一路上網或從其他書找相關資料。McGrath的書,大部分都是條理分明的,容易明白。一路看,自己就像被他帶進了時光隧道,認識幾千年來基督教以及教會的歷史。

感受最深的,是「初嚐」到歷史神學的重要性——至所以重要,除了因歷史讓我們追本溯源,了解到今天基督教教義形成的由來,並把它們的精義,準確地安置於今天這個時代中,也因為當自己置身於連綿不斷的歷史脈絡中,就格外看得見上帝真實的一面。

上帝那份「睇心唔睇樣」的性格,是看得最清楚的。

由舊約何西亞書說:「我喜愛良善,不喜愛祭祀;喜愛認識神,勝於燔祭」;到新約保羅在羅馬書,把救恩論從猶太教分別出來;再到教父時期,奧古斯丁駁斥伯拉糾主義的謬誤;及至馬丁路德重返保羅書信,重拾「因信稱義」的可貴……連綿不斷的歷史發展,告訴我所相信的,是一位怎樣的上帝。

歷史,讓我看得見上帝的性格——這是祂真實的一面。但更重要的,是祂真實得叫我信得過祂。

活地亞倫表示過:「歷史重複着自己,這是別無他法的,因為第一次是沒有人聆聽的。」歷史的巨輪,似在不斷地循環着。但總是有些人,懷着某種被賦予的心意,嘗試去撥亂反正,或要讓某事情,重新走回它應有的軌道。

「命命中有主宰」,可能是句「唔知點解,屈咗上面嗰個先算」的慨歎。但「上帝在歷史中掌權」,我慢慢就了解多了。

農曆新年,我扭開電視機,不時見什麼文峰、玲玲大師為觀眾算一算新一年的運程。我忽然想,不少基督徒,神經或許就立刻被挑動,說他們「迷信!」、「唔慌準!」。但,大師和觀眾的mentality有什麼問題呢?面對前面很多uncertainties, 人總希望做足準備,趨吉避凶吧!對我來說,我不會指他們的不好,我只會說我有的更好——我己經有一個萬事萬物的核心,我了解我所相信的,是一位怎樣的上帝。

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

明星感謝神趨勢

今晚上飲者的堂,開始時有同學指出一個現象:現在越來越多明星,在頒奬禮接受奬項時說「感謝神!」

同學提起,才驚覺自己一直沒把這現象放在心上。

是覺得他們做得很對,正是要借這「大好機會」「見證神」嗎?我不會這樣想。覺得他們「抽水」嗎?(尤其是對着那些常把「XXX,都係基督徒」掛在嘴邊、有種「你信耶穌,我中意你多D」的信徒)我亦不認為個個上台的,都是那般「邪惡」。

我反而想:為什麼我們這般介意這個現象?為何要把它放於我們的思考中?

坦白說,難得攞奬,咪由佢講到夠囉!林夕要感謝佛嗎?由佢囉。這是自由社會的表現嘛!

如果我因為他/她填詞叻、唱歌掂,自己跟上主的關係就拉近一點(那怕只是一點點),那我們的信仰可真是非常膚淺。(這涉及我們對信仰最根本的理解)

信仰若關係於整個生命的改變,就不是一、兩句說話就能承載當中的豐富。如果因這一、兩句說話,就認為福音能「傳到未得之民」;或覺他/她這一、兩句話,「映衰」耶穌,恐怕,背後,還是一種簡化甚至矮化福音/信仰大能的心態。

記得兩年前的2008年立法會選舉,港台安排了候選人辯論活動。在九龍西那一場,黃毓民在發言時,一直沒提過自己的基督徒身分。直至台下有位市民 (不記得問了什麼),要毓民談及自己的信仰,他才說了些自己對信仰的看法。這下可真是一石擊起千重浪,梁美芬呀、馮檢基呀、龍緯汶呀,紛紛在發言前,表明自己基督徒的身分……

如果有人看見他們這樣而信了耶穌。哈,祝他/她好運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