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

聖誕節,其實好恐怖!

聖誕給你的印象是什麼?聖誕老人、聖誕樹、聖誕禮物?唔夠「屬靈」呀?平安(因為首《平安夜》)?小小嬰孩主耶穌又如何?其實這些都不夠「屬靈」!

過了這麼多個聖誕節,我慢慢省悟到、也希望其他人理解到,耶穌降生那一晚(所謂聖誕夜)其實是個非常恐怖的經歷——希律王當時在追殺耶穌,之後約瑟要走難到埃及、不久伯利恒城就血流成河、哀鴻遍野。夠恐怖未?這只是個開始!耶穌之後飄泊流離一生三十三年,最後無辜辜、被人恨恨地釘死。

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,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」(路2:14)平安夜?我們就平安了。但我們最好不要投射自己的平安,在一個因帶給我們平安,而要渡過恐怖經歷的耶穌的出生紀念日上。我們是在紀念耶穌呢?還是紀念自己得到平安?當聖誕節來臨,如我們仍想起平安,那我們就想想我們為何得到平安好了。

所以呢,我想,很多聖誕歌的歌詞都要改了。例如:

《馬槽歌》(原版)
遠遠在馬槽裏 
無枕也無床
小小的主耶穌 
睡覺很安康
眾星都照耀著 
主睡的地方
小小的主耶穌 
睡在乾草上


《馬槽歌》(真實版) 
馬槽裡多馬糞   
何是人瞓地方?  
小小的主耶穌  
快將被殺掉  
逃過了一大劫   
跟住走難埃及  
小小的主耶穌   
為我一世受苦


其他歌,你又點睇呢?

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

擺脫現實的奴役

近排在看一些關於媒體的書籍。我逐漸,也更真切地醒覺到,我們其實一直被某些媒體牽著鼻子走。電視、雜誌、互聯網等,不斷模造著我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與概念。當我回望自己過去的日子,更感受到當中的震撼。某程度上,媒體可說是建構整個人的思想的元素。

「教育的目的,是讓學生們擺脫現實的奴役。」我想Cicero當時也沒想過,媒體影響力之大,足以建構一個內心的「現實」。無論如何,他這句話,確實是個劃時代的睿見。

如果將這句話應用在香港這地方,我會問:香港的現實是什麼?我們的教育又是什麼?目的是什麼?新的通識科,於當中又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?

想到這裡,在我心中那份研讀解構媒體的使命感,就越發加深。

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

我哋真係要開放D

前幾天跟大學同學一起查經,讀到羅馬書14章。這段經文中,保羅提醒弟兄姊妹,不要因其他肢體一些「雞毛蒜皮」的習慣,如吃什麼、守節期等而批評論斷他們。保羅認為這些根本不影響我們跟上帝的關係。讀到這裡,我們一班人也感受良多。

我們提到,實在聽得太多類似的說話——「你的頭染了顏色,唔,似乎不是個好見證」、「作為男人你去載耳環,你想教會怎樣想?」、「去唱K呀,不太屬靈啊!」……這段經文,實在最適合塞住說這些話的人!

自己在基督教機構工作,聽到不少同工在教會的經歷。我總是覺得,香港大部分教會不夠開放。其實有些事情,根本不叫上帝看中/不看中我們。很多牧者常說一個小小的信息,足以影響全會眾,所以寧願收窄尺度,保保守守,像要避免洪水缺堤一樣。但我想說,既然上帝的道是活潑豐富的,作為牧者,就更要保持開放的態度,讓會眾明白、嚐到上帝的恩典是怎樣一回事。如果我們每每都指這樣不好,那樣不屬靈,卻又無什聖經根據,一味只說什麼失見證、傳統一向是這樣那樣,其實,我們只在走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舊路;如果教會經常採取「寧願收窄」的牧養政策,那牧者最好問一問自己:「這樣是否就能拉近會眾和上帝的距離?」

查經這段經文,我們也有作自我反省。我們這班科大畢業生,其實都是些「理論化」的青年人,總喜歡把福音「學術化」一番。有時聽到某些福音信息,就批評指「煽情」,然後就質疑:「佢哋究竟知唔知自己信乜?」;「乜咁就經歷咗上帝啦?」;身邊有朋友喜歡label其他弟兄姊妹為什麼「保守派」、「自由派」、「靈恩派」,然後用這標籤以偏蓋全地認為他們在某事情上必有某種看法。我們真要求上帝赦免——恩典不是出於我們,一個人是否得到上帝的喜悅,最終由創造萬物的主宰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