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不斷地在世界舞台上崛起,尤在經濟發展方面。可以預期,就六四的反思,這種金錢、經濟發展的論調,會像洪流一樣撲面而來,企圖沖淡什麼。
有人覺得,悼念,會做成把信念放在博物館中永存,沒冒險(以某些行動)為使命而活(見<失敗的六四 失敗的耶穌>,劉劍玲,吳國偉,時代論壇時代講場,2011.05.31)。但我認為很難這樣說的。每個人的處境不同,實踐使命也就有不同的方式。但悼念這方式,無論如何至少應被肯定。它本身甚至可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姿態。關鍵,是我們不能滿足於每年只例行公事地到維園坐坐,而是我們需不斷反思、更新想法:我們要記念的是什麼?我們追求的又是什麼?六四記念過後,我們如何在我們的處境中生活、活出心裏的信念?
更新、弄清這些想法,把心裏的信念變得紥實。在這情況下,悼念,就是在靜默與和平中,擲地有聲地表達出我們沒有忘記,我們沒有失去盼望,我們深信上主掌管並決定歷史,卻同時要求我們參與在歷史的發展中。
程翔先生的<在聖殿是與街道結合的,而不是與皇宮結合的>一文(時代論壇時代講場,2010.06.29) 叫人印象深刻。處境雖不同,但文章裏提及的萊比錫革命,至少告訴我們一件事——改變,曾在和平、看似無聲無息中,作出轟轟烈烈的果效。
那種一窩蜂的經濟發展論調,像要淹沒我們的城市、我們的思想。悼念是要以最沉實堅毅的姿態,表達出我們站得穩健,不被沖散;我們相互提醒;我們是要以堅持這份信念,發出那最瞭亮、最有力的聲音。
這是一條漫漫長路。但我相信,明晚的燭光集會,是那踏出的一小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