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個有關新聞報道的持續進修課程。當初選讀,一方面希望為大學修讀化學的我,為傳理知識「打底」,另方面因我開始了持續進修基金,需在限期內完成一些課程,並達到考核水平,才能申領款項。這其實不難,合格(大約是C grade)就可以了。
在這兩個情況下,我應試、考試的心情,可說是非常輕鬆的。(我今日下午才「快立」所有notes;考完後,也沒再回想試卷上的種種了)
讀中學時的我,考試可不是這樣。
中學時,會考、高考,是我們非常看重的目標。中學的7年裏,最尾4年基本是為這兩個考試而返學。操past paper、不斷講英文練oral、「啦,你咁講嘢,小組討論時,肯定唔掂嘞。」——生活裏,或多或少1總是要(被)連繫上考試去。
可惜,即使這樣日夜被考試包圍,我,其實也不太玩得成這個遊戲——我的高考成績,其實只容許我僅僅進入大學。
那4年的考試氣氛,卻到我工作後仍沒散去——畢業後幾年,有時我仍夢到,高考過後,還要回答一份份試卷,不然,人生就不被允許進入另一個階段。
今晚,我可以輕鬆面對考試;過往,卻是無比大的壓力,甚至鑽入我的潛意識中。
同樣是考試,我問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?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
這幾日,我們走訪幾間學校,訪問第一批讀新高中學制的同學。不少同學,仍非常着重考試,尤其在新學制下,整個中學生涯只得一次公開考試,絕對是「一舖過」。
「我驚考得不好,唔夠考舊制高考的學生爭(入大學)」
「要博盡,因為唔知出到嚟做嘢,老闆係點睇……」
「我驚我們沒有競爭力……」
是了。要競爭——大學學位有限,新聞常說X個考生爭1個大學學位。為什麼要大學學位呢?因為我們的社會告訴我們,這是抓到工作的最基本的「入場」條件。要升職嗎?就要讀個Master了;做會計的,要不斷去考試考試考試,不然,會被淘汰。記得在訪問時,我問一位同學覺得在新學制下,自己像一隻什麼動物,他回答:「老虎,因為我們要被練到弱肉強食。」
這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;也是個悲痛欲絕的社會。
我開始想通我原先的問題——我感到輕鬆,是因我的考試沒被框在「競爭」、「弱肉強食」的思想氛圍下,反之亦然。
香港的考試制度,一向為人垢病。其實,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考試(其他國家一樣有考試,但生活、想法卻可以跟香港人有很大差別),是在我們的社會——根據教育局說,新學制的設立,是要提升競爭力。考試制度,只是某類型社會鑄造出來的一個產物,而我們又樂於把幾乎是一切,押注在一次考核上。
「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」,跟成績單一樣,是最簡單、方便、快捷的論述。只是,我們甘心、希望我們的社會變成這樣子嗎?我們還希望要多少個發惡夢、甚至跳樓的青年人?
為青年人發聲。發聲的方向,其實是要瞄準這個社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